和钟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

鸾声阁道碾安车,元老相从话踦闾。 未雨绸缪彻桑土,御冬旨蓄备桃诸。 借筹幸辟同文馆,警鼓惊传奔命书。 相戒鲂鱮休出入,吞声私泣过河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鸾声:鸾铃之声。
  • 阁道:复道。
  • 碾(niǎn):指车轮压在上面。
  • 安车: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
  • 元老:年长或资历深的大臣。
  • 踦(jī)闾:倚门,闾,里巷的门。
  • 绸缪(chóu móu):紧密缠缚,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 桑土:语出《诗经·豳风·鸱鸮》,借指桑根皮或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 御冬:抵御冬天的寒冷。
  • 旨蓄:储备的美味食品。
  • 桃诸:亦作“桃菹”,桃子做的腌制品。
  • 借筹:指为人谋划。
  • 同文馆:清代培养译员的学校。
  • 鲂鱮(fáng xù):两种鱼名,比喻虚假不实。

翻译

鸾铃在阁道上响着,车轮压着安车,年长的大臣相互跟从谈论着倚门之事。在还没下雨时就紧密准备做好防备工作,为抵御寒冬储备美味食品。侥幸地为人谋划开设了同文馆,惊人的鼓声传来情况紧急的文书。相互告诫不要像虚假不实的鲂鱮那样随意出入,只能吞声悄悄哭泣那些要过河的鱼。

赏析

这首诗以隐晦的方式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局势和一些事件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的场景和意象,如鸾声阁道、元老相从、绸缪准备等,展现出复杂的政治氛围和人们的心态。其中提到的同文馆以及相关的情节,可能暗示了当时在文化教育和社会变革方面的一些情况。最后以鲂鱮和过河鱼为喻,进一步烘托出无奈和悲哀的情绪。整首诗用词古雅,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所处时代的独特思考和感受。

黄遵宪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8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