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斋所藏秦权

秦廿六年并天下,刻辞金石壹华夏。 万事如画明无疑,咸阳宫中鹿化马。 百斤量衡书中程,千石铸锯金销兵。 此权当时在何许,玉府和钧傥有名。 尚书耆奇勤考释,藏权凡七此盈石。 隗林隗状知谁何,太息摩挲相斯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权:秦代的秤砣,也指秦代的秤。权,秤锤。
  • 金石:常用以比喻不朽。
  • 和钧:谓使计量标准准确划一。

翻译

秦到了二十六年后统一了天下,刻在金石上的言辞统一了华夏。所有的事情如同画卷一样明晰没有疑问,咸阳宫中出现了鹿变成马那样荒谬的事。百斤的量衡在书中有规定的标准,千石的铸造用来锯断销毁兵器。这个秤砣当时在什么地方呢,在那个掌管府库使度量标准准确划一的地方也许会有它的名字。陶斋尚书勤奋地进行考释,所藏的秤砣共有七个且这个很满当像石头一样。隗林、隗状到底是谁呢,叹息着抚摸着李斯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秦权展开,描绘了秦朝统一天下以及相关的一些历史景象和事件。诗中既提到了秦统一的标志性事件,也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物如量衡等,展现了作者对秦朝历史的思考和感慨。最后通过对陶斋所藏秦权的描述,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进一步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整体上语言古朴,意境悠远,通过秦权这个物件引发对秦朝历史的一系列追溯与感慨。

黄绍箕

黄绍箕

清浙江瑞安人,字仲韬,号漫庵。黄体芳子。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擢侍读。与康有为交。戊戌政变后,任京师大学堂总办。出为湖北提学使,东渡日本。究心东西邦学制。辑有《中国教育史长编》。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