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词

· 袁枚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拼音

注释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作“两脚踢翻尘世路”。

一作《绝命诗》,淸代通州诗丐所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赋性:天性,生来的气质。
  • 野流:这里指袁枚自嘲自己的非正统、不拘一格的风格和出身。
  • 向晓: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晓”读音:xiǎo)
  • 嗟来食:带侮辱性的施舍。(“嗟”读音:jiē)

翻译

我天性本就非正统,像野流一般,手拿着竹杖经过通州。清晨时,饭篮陪伴着我迎接那残缺的月亮,迎着风,我拿着歌板歌唱这晚秋的景色。我两只脚将这尘世的道路踏翻,一肩膀担起了古往今来的忧愁。如今我不再接受那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村里的狗又何必不停地叫个不停呢?

赏析

这首诗是袁枚的一首表达自己心境和态度的作品。诗的开头,袁枚自嘲自己的赋性生来“野流”,表现出他对自己独特个性和非传统出身的认知,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观念的不认同。“手提竹杖过通州”则描绘了他一种洒脱自在的形象。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这两句通过描写清晨的饭篮和残月下的情景,以及临风唱晚秋的姿态,展现出诗人虽然生活清苦,但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和豁达的心境。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表达了诗人的胸怀和气魄。他用“两脚踏翻”尘世路,表现出对世俗束缚的反抗和超越;用“一肩担尽”古今愁,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最后两句“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则表达了诗人的自尊和骨气,他不愿意接受侮辱性的施舍,同时也对那些对他不理解或有偏见的人表示了不屑。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袁枚的个性和思想境界。

袁枚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