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横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望极潇湘。骚人与迁客,览物兴尤长。 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千里,把酒登楼对景,喜极自洋洋。忧乐有谁会,宠辱两俱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巴陵:今湖南岳阳。(“陵”读音:líng)
  • 岳之阳:岳阳在洞庭湖之北,山南水北为阳,所以称岳之阳。
  • 潇湘:潇水和湘水,代指湖南地区。(“潇”读音:xiāo)
  • 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
  • 锦鳞:指鱼。
  • 汀兰:水边的兰花。(“汀”读音:tīng)

翻译

想要描绘巴陵的美景,就在千古闻名的岳阳之南。洞庭湖近在眼前,远远地衔着山色,俯瞰着长江。湖水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清爽的气息向北通向巫峡,向南遥望直到潇湘之地。诗人和被贬的官员,观赏这里的景物,感慨之情尤其深长。 鱼儿在水中畅游,水边的兰花郁郁青青,水鸥在空中翱翔。万顷波涛,碧绿的湖水上下天光一色。明亮的月亮在水面上洒下金色的光芒,手持酒杯登上高楼面对这样的景色,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洋洋自得。有谁能理解这种忧乐之情呢,此刻荣耀和屈辱都已被忘却。

赏析

这首词上阕描绘了巴陵胜景,洞庭湖的壮阔以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引发了文人墨客的诸多感慨。下阕则通过描写鱼游、兰郁、鸥翔以及波澜万顷的湖面、皓月浮金的美景,表现出作者面对美景时的喜悦之情,最后表达了宠辱皆忘的心境。整首词意境开阔,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又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林正大

宋人,字敬之,号随庵。宁宗开禧间,为严州学官。有《风雅遗音》。 ► 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