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谈汉卿求筠坡书院诗用诚斋之韵之意而推广之
所属合集
注释
- 轩窗:轩和窗。轩,有窗槛的小室或长廊。
- 弥望:满眼。
- ****猗猗(yī yī):美盛的样子,常用来形容竹、木等植物美好茂盛。这里用以形容竹子轻盈美好的姿态。
- 有斐:《诗经·卫风·淇奥》中有“有斐君子”,斐,有文采的样子,这里借指文雅、有才华的学子或者相关书院的氛围。
- 切磋琢磨:原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这里指在学问、道德等方面相互研讨、砥砺。
-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等。
- 鸣风:随风而鸣。
- 丝木:丝,指弦乐器;木,指木制的打击乐器。代指音乐。
- 锵金(qiāng jīn)戛(jiá)球玉:锵,金玉撞击声;戛,敲击;球玉,指玉磬之类乐器。形容声音清脆美好,犹如敲击金玉发出的声音 ,比喻言辞优美,声调铿铿。
-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 栖凤枝:古人认为凤凰栖息于梧桐树,所以有此说法,指凤凰可以栖息的树枝,常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寄托等。
- 以实饲其儿:意为用实实在在的教育培养学子,实可指代知识、道德等教育内容。
- 扶摇:盘旋而上的暴风。
- 鸿鹄(hóng hú)陂:鸿鹄,天鹅;陂,池塘、水边。鸿鹄陂比喻高远的志向。
- 附翼:附着翅膀,意思是借助翅膀高飞,比喻依附他人而获得成功 。
- 夔(kuí)龙池: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舜帝时期有著名乐官夔;龙常指代贤能之人。夔龙池代表人才聚集之地。
翻译
站在书院的轩窗前向外望去,满眼都是那长得美盛的竹子。在这充满文雅气息的书院里,学子们相互研讨学问、磨砺品德。自然界中风吹竹子的声音就像这世间独特的美妙音乐,不同于丝竹乐器发出的声响,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竹子在风中的声音清脆动人,如同敲击金玉般悦耳。碧绿的梧桐树虽然有着能供凤凰栖息的树枝,但哪里比得上用实实在在的知识学问去培育学子呢?学子们日后就像乘着旋风高飞的鸿鹄,俯瞰着象征远大志向的鸿鹄陂,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与见识,就像鸟儿附翼高飞般汇聚在人才济济的夔龙池中。
赏析
这首诗是围绕筠坡书院创作的,有着浓浓的劝学与赞美之意。开篇先描写书院轩窗外猗猗的竹子,其美好繁茂之景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美好感受,也隐喻了书院学子如竹子般有着可以向上生长的潜力。“有斐切磋琢磨足”,明确点出书院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学子们相互学习进步。“天籁鸣风异丝木,昼夜锵金戛球玉”,诗人以奇特的想象与精准的描写,用自然界竹子被风吹动的独特声音与丝竹乐器作对比,形象地展现出书院这种自然又别样的优美环境给学子们带来的心境熏陶,那清脆如金玉碰撞的声音,也暗示着学子们追求知识、砥砺品行过程中的高雅意境。
诗的后半段诗人笔锋一转,以“碧梧空有栖凤枝”一句转折,认为梧桐树有美好却虚幻的传说寄托,不如实实在在地教育培养学子 “以实饲其儿”,强调了务实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扶摇下视鸿鹄陂,附翼会集夔龙池” 诗人以积极的展望收笔,热切盼望学子们有着鸿鹄般高远志向,像附翼高飞的鸟儿能最终汇聚在人才聚集之地,在未来取得不凡的成就,表达了对书院学子的深切期望以及对书院培育人才作用的赞美 。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巧妙,通过多种意象和比喻,展现出书院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对学子未来的美好愿景 。

周必大
周必大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乙丑仲夏,挈眷归江城,寄居毗巷,重九后迁归老宅因写东篱图以纪事七首 其四 》 —— [ 清 ] 陈式金
- 《 舟舣娥祠敬留二绝 其二 》 —— [ 宋 ] 吴潜
- 《 戊辰五月湘乡师自江巡海回谒见后读所赠吴君南屏诗因次原韵 》 —— [ 清 ] 何栻
- 《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 —— [ 明 ] 贝琼
- 《 和坚伯梅六题一孤芳二山间三雪中四水边五月下六雨后每题二绝禁犯本题及风花雪月天粉玉香山水字十二绝 其七 》 —— [ 宋 ] 胡寅
- 《 甲申夏五闻 其三 大行挽词八首 》 —— [ 明 ] 彭孙贻
- 《 院中夏日 》 —— [ 明 ] 区大相
- 《 历阳十咏历湖 》 —— [ 宋 ] 贺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