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亭山歌为安成周孝廉赋

· 刘崧
吾闻会亭之山高插天,上有千章森郁之乔林,下有百顷云雾之芝田。 伊谁筑室青山前,云是周氏有子孝且贤。十年乱定还乡土,奉母安居仍守墓。 池鱼供馔冬笋白,把酒升堂更欢舞。时登半山亭,却望山上坟。 手攀坟树抚驯鹿,泪洒深谷不断之飞云。我愿种桃绕其室,瑶池花开照云日,此母应能食其实。 由来和气兆物先,水生连理山出泉。会亭有石良可镌,母慈子孝俱千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会亭:山的名称。
  • 乔林:高大的树木。
  • 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这里泛指肥沃的田地。
  • 馔(zhuàn):饮食,吃喝。

翻译

我听说会亭山高耸直插天际,山上有上千棵茂密浓郁的高大树木,山下有上百顷云雾缭绕的肥沃田地。是谁在青山前修筑房屋呢,说是周氏有个儿子既孝顺又贤良。十年战乱平定后回到家乡,侍奉母亲安居并且守护着坟墓。池塘里的鱼做成菜肴,冬天的竹笋洁白鲜嫩,拿着酒杯进入堂屋更加欢快地舞蹈。时常登上半山亭,回望山上的坟墓。手攀着坟墓旁的树木抚摸着驯鹿,泪水洒在深谷中那不断飘动的飞云上。我希望在他的屋旁种植桃树,桃花盛开映照云彩和阳光,这样他的母亲应该能够品尝到桃子。从来和气是事物的先兆,水中长出并蒂莲,山上涌出泉水。会亭有石头确实可以镌刻,母亲的慈爱和儿子的孝顺都能流传千年。

赏析

这首诗以会亭山为背景,描绘了周氏之子的孝行。诗中先描绘了会亭山的高大雄伟和山下的美景,为后面的故事营造了氛围。接着描述了周氏之子在战乱后归乡奉母守墓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孝顺和对母亲的深情。诗中通过描写池鱼、冬笋、升堂欢舞等细节,展现了母子生活的安宁与幸福。登山望坟、手抚驯鹿、泪洒飞云等场景,进一步烘托出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和敬爱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周氏母子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的孝行和慈爱能够如同桃树开花、连理水生、山泉涌出一般,美好而长久,流传千年。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