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叹

· 刘崧
田家养牛如养子,爱惜皮毛少鞭箠。 一冬霜雪无青草,还喂盐羹龁糠秕。 全家性命系一牛,牛肥即喜瘦即愁。 木阑土屋护乾煖,出入更防人夜偷。 乱来买牛如买马,典尽春衣酬买价。 寸田尺土未得耕,军来牵牛谁敢争。 拦街号哭送牛去,青草空馀旧眠处。 君看新来山寨军,前日亦是耕锄人。 即今打粮不耕土,身着牛皮食牛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uí):鞭子,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鞭打。
  • (gēng):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 (hé):咬,嚼。
  • (bǐ):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 (qián):“干”的繁体字,意为干燥。
  • (nuǎn):同“暖”。

翻译

农家养牛就像养孩子一样,爱惜牛的皮毛,很少用鞭子抽打。一个冬天霜雪不断,没有青草,只能喂牛吃盐羹和咬嚼糠秕。全家的性命都维系在这一头牛上,牛肥了就高兴,牛瘦了就忧愁。用木栏杆和土屋保护牛的温暖,进出还要防备有人在夜里偷牛。战乱时买牛就像买马一样,把春天的衣服都典当了来支付买牛的价钱。田土还没来得及耕种,军队就来牵牛,谁敢抗争。人们拦在街上号哭着送牛离去,只剩下那牛原来吃草睡觉的地方还空着一片青草。你看那些新来的山寨军,前些日子也还是耕地的农民。如今他们只打粮却不耕地,身穿牛皮衣,吃着牛肉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养牛的艰辛以及在战乱时期牛被军队强征的悲惨情景。诗的前六句写农民对牛的爱护以及牛对全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农民与牛之间深厚的情感和依赖关系。接下来描述了战乱时买牛的艰难以及对牛的保护,却仍然无法避免牛被军队强征的命运,反映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沉重苦难。最后几句通过对山寨军的描写,揭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曾经的耕锄人如今变成了掠夺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性的扭曲。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养牛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百姓的悲惨命运,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