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老叟行

· 刘崧
道逢老叟行且泣,背项罹伤血沾腋。 全家骨肉散风烟,眼暗肠枯少筋力。 自言生长太平多,州县不到无徵科。 老去常促邻里会,醉来还唱古时歌。 粤从东南兵乱起,乡井流离经一纪。 不似今年乱较长,九十日来窜荆杞。 赣兵自沮北军强,大船如山攒白樯。 水南东岸十馀里,列开七府屯兵场。 七府兵来掳生口,一旗入山万夫走。 跳溪越堑剧猿猱,猎草搜林到鸡狗。 最后招安尤可怜,中道要夺何纷然。 攘牵牛羊掠囊襆,杀戮老丑俘少年。 我从出山被抄掳,一室俄分两三部。 大男山中草缚行,幼女城边马驮去。 孙男呼母妇哭夫,风惊雨散何须臾。 分飞忽作异枝鸟,离逝还同别水鱼。 男健胜犊女如玉,全换新衣与装束。 湖南转卖得金多,主人无金不能赎。 近闻州尹收遗民,毒疠死者无晡晨。 独行三日迷所向,不见当时乡里人。 茫茫荒草江南路,归已无家死无所。 山背时时夜捉人,城中又报新招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罹(lí):遭受。
  • 风烟:指战乱。
  • 徵科:赋税。
  • 纪(jì):古时以十二年为一纪。
  • 沮(jǔ):沮丧,士气低落。
  • 樯(qiáng):桅杆,这里代指船。
  • 堑(qiàn):壕沟。
  • 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 囊襆(fú):包裹衣物等的布单。
  • 晡(bū)晨:从申时到辰时,指傍晚到次日清晨。

翻译

在道路上遇到一位老人一边走一边哭泣,他的后背受伤鲜血沾湿了腋窝。 全家亲人在战乱中离散,他眼睛昏花肠胃干枯也没有多少力气。 他自己说生长在太平时期很长时间,州县也不来收赋税。 年老时常常催促邻里相聚,喝醉了还唱着古时候的歌谣。 自从东南地区战乱兴起,家乡沦陷流离失所已经经过了十二年。 不像今年的战乱时间更长,九十天来逃窜到荆棘树丛中。 赣兵自己士气低落而北军强大,大船像山一样聚集着白色的桅杆。 在水南东岸十多里的地方,排列开七府的屯兵场地。 七府的兵来掳掠人口,一面旗子进山万人就逃跑。 他们跳过溪流越过壕沟像猿猴一样敏捷,打猎割草搜寻树林连鸡狗也不放过。 最后招安的情况尤其可怜,中途又要抢夺,是如此的纷乱。 抢夺牵着牛羊掠夺包裹,杀戮年老丑陋的人俘虏年轻人。 我从山中出来就被抄掠,一个家庭很快就分成了两三部分。 大儿子在山中被捆绑着前行,小女儿在城边被马驮走。 孙子呼喊母亲媳妇哭着找丈夫,风惊雨散只是一瞬间的事。 分别飞走就像不同树枝上的鸟,离散逝去如同分别在不同水域的鱼。 儿子健壮如小牛女儿如花似玉,全都被换上新衣服和新装束。 在湖南转卖得到很多钱财,主人没有钱就不能赎回他们。 最近听说州尹收留流亡的百姓,但染上疫病的人不分早晚地死去。 独自走了三天迷失了方向,看不到当时的乡里人。 茫茫荒草的江南路上,回去已经没有家,想死死也没有地方。 山的背面常常在夜里抓人,城中又传来新招兵户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中通过一位老人的遭遇,展现了战争导致的骨肉分离、家园破碎、百姓被掳掠的悲惨情景。老人回忆过去的太平生活,与现在的战乱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的残酷。诗中对士兵的抢掠行为进行了详细描写,如“跳溪越堑剧猿猱,猎草搜林到鸡狗”“攘牵牛羊掠囊襆,杀戮老丑俘少年”,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混乱和无序。最后,诗人描述了百姓的无助和迷茫,“独行三日迷所向,不见当时乡里人”“茫茫荒草江南路,归已无家死无所”,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强烈谴责。整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