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松口占四首

· 卢宁
霜根彻九土,雪干掀重冥。 鳞芬春不蚀,骨老冬还青。 栋梁壮钜室,琥珀延仙龄。 世人宝劲节,所重非丝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霜根:经霜的植物的根,这里指松树的根。
  • 九土:九州的土地,泛指全国。(“九”,jiǔ;“土”,tǔ)
  • 雪干:被雪覆盖的树干。
  • 重冥:犹重泉,指地下。(“冥”,míng)
  • 鳞芬:像鳞片一样的纹理和芬芳,此处形容松树的纹理和气质。
  • 钜室:豪门大族。(“钜”,jù)
  • 琥珀:这里指松脂,传说中琥珀是由松脂形成的。
  • 劲节:指松树坚贞的节操。
  • 丝苓:指茯苓,一种菌类植物,古代认为是一种珍贵的药材。(“苓”,líng)

翻译

松树的根深深扎进全国的土地,树干即便被雪覆盖,也能冲破地下的幽暗。 它的纹理如鳞片般美丽,春天不会腐朽,即便到了冬天,枝干依然青翠。 它是建造豪门大族房屋的栋梁之材,松脂如琥珀,似乎能让人延年益寿。 世人珍视它坚贞的节操,看重的并非是像茯苓那样的珍贵药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云山松的描绘,赞美了松树的坚韧、长寿和高贵的品质。诗中用“霜根彻九土,雪干掀重冥”表现了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深深扎根大地的坚定;“鳞芬春不蚀,骨老冬还青”描绘了松树的美丽纹理和四季常青的特点;“栋梁壮钜室,琥珀延仙龄”则强调了松树的实用价值和传说中的神奇功效;最后“世人宝劲节,所重非丝苓”,点明了松树的坚贞节操才是人们真正珍视的,而不是像茯苓那样的外在珍贵之物。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