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僧月崖

· 卢宁
云界碧楼玄鹤杳,桂宫银篆午天长。 二名不避自圆妙,万象同归谁慧光。 手出黄金通化羽,梦回青棘比明珰。 木犀香动天无隐,真悟应输老晦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界:如云之多,高峻的境界。(yún jiè)
  • 碧楼:绿色的楼阁。(bì lóu)
  • 玄鹤:传说中的神鸟。(xuán hè)
  • :无影无声。(yǎo)
  • 桂宫:宫名,指月宫。(guì gōng)
  • 银篆:指银色的字迹。(yín zhuàn)
  • 午天:中午时候的天空。(wǔ tiān)
  • 自圆妙:自然圆润奇妙。
  •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wàn xiàng)
  • 慧光:佛教语,智慧之光。(huì guāng)
  • 通化羽:有变化成仙的寓意。
  • 青棘:长着青棘的地方。
  • 明珰:用珠玉串成的耳饰,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míng dāng)
  • 木犀:桂花的别称。(mù xī)

翻译

在高峻如云的境界中,绿色的楼阁上神鸟玄鹤无影无声,月宫中银色的字迹在午时长天中显现。两个名字不刻意回避而自然呈现出圆润奇妙之感,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归于一处,谁能拥有那智慧之光呢?手中拿出黄金可助其变化成仙,在梦中回到长着青棘的地方,那里堪比明亮的珠玉耳饰。桂花的香气飘动,天空也毫无隐藏,真正的感悟或许应该输给老晦堂。

赏析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神秘、空灵的氛围。诗中通过描绘云界的碧楼、玄鹤的杳无踪迹、桂宫的银篆以及午天的景象,展现出一种高远、虚幻的境界。同时,诗中探讨了名字的妙处、万象的归处以及智慧之光的所在,富有哲理思考。“手出黄金通化羽,梦回青棘比明珰”两句,充满了奇幻的想象,表达了对某种超越现实的境界的向往。最后,以木犀香动和对真悟的思索作结,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觉。整首诗意境优美,用词精妙,将虚幻与现实、哲理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