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幢寺礼空隐和尚受记

龙边参法席,沙界现祇林。 古佛再出世,逢人直指心。 钟声江渺渺,幢影月沉沉。 榻下亲承记,前因感涕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幢寺:在今广州市,是广州有名的古寺之一。
  • 祇林(qí lín):即祇园。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梵文的意译,是印度佛教圣地之一。后用作佛寺的代称。
  • 幢影:经幢的影子。“幢”(chuáng),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

翻译

在海幢寺旁参与法会,沙界中呈现出这座佛寺。 古佛再次降临世间,遇到人便直接指明其本心。 远处的钟声在江面上飘荡,显得悠远渺茫,经幢的影子在月色中显得深沉。 在榻下亲身承蒙教诲并获得记莂,因想起前因后果而感慨涕零,内心深受触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海幢寺的见闻和感受。首联描述了海幢寺的庄严和神圣,以及其在沙界中的独特存在。颔联强调了空隐和尚的佛法高深,能够直指人心。颈联通过钟声的渺渺和幢影的沉沉,营造出一种悠远、深沉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在接受教诲后,对前因后果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感动和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深邃,语言简练,通过对寺庙景象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神秘与庄严,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