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津八景霸台朝阳

一线江流引急湍,奔腾长作劲潮看。 九河瓴势浮空下,八月涛声杂雨寒。 自是百川能学海,岂无砥柱善回澜。 千年疏凿功思禹,咫尺沧溟大壑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益津:古代地名,今河北霸州。
  • (tuān):急流,急流的水。
  • (líng)势:形容水势如从高处倾倒瓶中之水,势不可挡。

翻译

一条线般的江流牵引着湍急的水流,奔腾向前,常让人当作强劲的潮水来观看。九条河流的水势从高处倾下,形如倒瓴,八月的涛声夹杂着雨水,让人感到寒冷。自然是众多河流能够像海一样汇聚容纳,难道没有像砥柱山那样善于回旋波澜的存在吗?千年的疏通开凿之功让人思念大禹,眼前的沧海支流,山谷宽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益津霸台朝阳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的独特风貌。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江流急湍的描写,展现出其奔腾的气势和强劲的力量。“九河瓴势浮空下,八月涛声杂雨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磅礴水势和涛声的震撼,以及雨中的寒冷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包容和力量的赞美,认为百川能学海之容纳,同时也暗示了世间需要有像砥柱山那样能够稳定局势、回旋波澜的力量。最后,诗人提及千年的疏凿之功,使人联想到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同时也凸显了眼前这片沧溟大壑的宽阔。整首诗意境雄浑,用词精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治水功绩的敬仰之情。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