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门人沈玉质还普安
络纬初啼庭叶委,红亭把酒悲风起。
鸟道言旋三一溪,羊城惜别五千里。
与君邂逅不寻常,官烛夜烧诠易理。
脉望飞解一卷书,蜗牛写破半窗纸。
荔奴方食忽思归,为听老亲门屡倚。
越王台上兰花秋,秋寒且渡潇湘水。
昆明池上足移情,送君独愧成连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络纬(luò wěi):昆虫名,即莎鸡,俗称络丝娘、纺织娘。
- 委:枯萎,衰败。
-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
- 言旋:回还,回归。
- 三一溪: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地名。
- 羊城:广州的别称。
- 诠易理:解释和探讨《易经》的道理。
- 脉望:传说中的一种书虫,据说吃了脉望虫蛀过的书可以成仙。
- 荔奴:荔枝的别称。
翻译
纺织娘刚开始鸣叫,庭院里的树叶就已枯萎飘落,在红亭中举着酒杯,悲伤的风阵阵吹起。 走在险峻狭窄的山路,就要回到三一溪了,在广州城惜别,相距有五千里之遥。 和你相遇相知不同寻常,夜里点着官烛一起探讨《易经》的道理。 书虫飞着解开一卷书,蜗牛爬过写破了半窗纸。 刚刚吃着荔枝却忽然想要回家,因为听到老父亲倚门盼望多次。 越王台上的兰花在秋天开放,秋意渐浓,还要渡过潇湘水。 在昆明池上足以让人寄托情感,送你离去,我独自惭愧比不上成连子(成连子是春秋时著名琴师,这里用以自谦,说自己琴艺不如成连子,不能用音乐更好地表达送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绘了送别门人沈玉质的情景和情感。首联通过络纬初啼和庭叶委的景象,以及在红亭中悲风四起的氛围,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情绪。颔联描述了沈玉质归程的艰险和距离的遥远,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不舍。颈联回忆了与沈玉质共同探讨学问的时光,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的追求。尾联则提到了沈玉质因思念老父而急于归家,以及诗人在送别时的自谦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用多种意象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门人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离别的无奈和人生的聚散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