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闺情诗二首

· 萧韶
菟丝曾附女萝枝,分手车前又几时。 羞折红花簪凤髻,懒将青黛扫蛾眉。 丁香漫比愁肠结,豆?常含别泪垂。 愿学云中双石燕,庭乌头白竟何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菟丝(tù sī):一种寄生植物,茎细长,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 女萝:地衣类植物,常寄生于松树上,成丝状下垂。
  • 车前:植物名,可入药。这里可能指分别的地点。
  • 青黛:古代女子画眉的颜料。
  • 丁香:常绿乔木,花呈紫红色,这里比喻忧愁的心绪。
  • 豆?(shū):(“?”,拼音:shū)豆科植物,这里以“豆?”比喻离别之泪。

翻译

曾经菟丝依附在女萝枝上,在车前分别后又过去了多久。 羞于折下红花插在凤髻上,懒得用青黛去描画蛾眉。 丁香花漫漫长长可比作愁肠纠结,豆?常常饱含着别离的泪水。 但愿能像云中那双石燕,可庭前乌鸦变白竟又是何等的迟缓。

赏析

这两首诗以药名巧妙地融入闺情之中,表达了女子的离愁别绪和对爱情的渴望。诗中用菟丝和女萝的依附象征曾经的美好感情,而“分手车前”则点明了分别的情景。女子因思念而无心装扮,“羞折红花”“懒将青黛”生动地表现出她的消沉和落寞。“丁香漫比愁肠结,豆?常含别泪垂”,通过丁香和豆?这两种药名,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内心的忧愁和悲伤。最后,她希望能像云中双石燕一样相伴相守,然而庭乌头白的缓慢暗示着等待的漫长和不确定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幽深,用药名来表达情感,既富有创意又增添了诗意的韵味。

萧韶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凤仪。宣德间诸生。有俊才,尝集药名作《桑寄生传》。有《萧凤仪文集》。 ► 2篇诗文

萧韶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