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来奉题张嗣宗雁图
注释
- 鸿雁:一种候鸟,秋来南飞,春来北迁。(鸿,hóng)
- 紫塞:长城,也泛指北方边塞。
- 潇潇:形容风雨急骤。(潇,xiāo)
- 沙渚:水中的小洲。(渚,zhǔ)
- 蓼花:一种植物,花呈淡红色或白色。(蓼,liǎo)
- 蒹葭:指芦苇。(蒹,jiān;葭,jiā)
- 唼:水鸟或鱼吃食。(唼,shà)
- 蒲荇:蒲和荇菜,都是水生植物。
- 菉草:一种植物,也叫王刍。(菉,lù)
- 沙碛:沙漠。(碛,qì)
- 缯缴:猎取飞鸟的射具,也指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缯,zēng;缴,zhuó)
翻译
鸿雁来了,秋风吹起,从江北到江南相隔几千里。 它们从遥远的北方边塞的云层中初始飞离,风雨潇潇中忽然飞过平静的湖水。 平静的湖水水位浅,水中的小洲长,鸿雁想要落下却又未落下,纷纷上下起伏。 蓼花经过雨水的洗礼,红色的变得更白,荷叶因为秋霜的侵袭,已经变黄。 可怜的鸿雁分散飞翔,翅膀寒冷,乱纷纷地进入芦苇丛中啄食蒲荇。 它们群起鸣叫,声音在空旷的天外远远传来,独自栖息时常常被月中的影子惊吓。 江南地区气候温暖,风土与北方不同,鄱阳湖和洞庭湖任由它们居住。 如今塞外没有菉草,沙漠严寒苦楚,夜晚它们愁苦地呼喊。 鸿雁的迁徙本来是遵循天性,有秩序的,它们的饮食、饮水、飞翔和鸣叫在远处都相互呼应。 我惭愧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归去,看到它们的忧伤,我的泪水如绳索般流淌。 茫茫的江河中有很多风波,无奈这射鸟的短箭带来重重危机。 为您卷起这幅画,我连连叹息,鸿雁向高空飞去,哪里是它们的尽头呢。
赏析
这首诗以鸿雁为主题,描绘了它们的迁徙过程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慨。
诗的开头通过“鸿雁来,秋风起”点明了季节和主题,紧接着描述了鸿雁从北方边塞飞到江南的遥远路程,以及它们在飞行过程中的情景。诗中对平湖水、沙渚、蓼花、荷叶等景物的描写,为鸿雁的活动提供了生动的背景。
诗中“可怜分飞毛翼冷,乱入蒹葭唼蒲荇”等句,表现了鸿雁在迁徙中的艰辛和孤独。而“江南地暖风土殊,彭蠡潇湘从尔居”则与“只今塞外无菉草,沙碛苦寒愁夜呼”形成对比,突出了南北环境的差异和鸿雁在塞外的艰难处境。
最后,诗人通过“我惭飘泊未能归,见尔忧伤泪如绠”表达了自己对鸿雁的同情,同时也借鸿雁的命运抒发了自己漂泊他乡的感慨。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将鸿雁的形象与诗人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细腻生动,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鸿雁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