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邓侍郎石磬歌

· 刘崧
水中古磬世莫识,扣之能鸣人始惊。 前朝文物最博雅,庐陵侍郎先得名。 淮河东游色惆怅,忍使至宝成凋丧。 苍茫何代出泥沙,憔悴当时杂盆盎。 归来设虡当特悬,扣击往往遗音传。 奇文漫灭科斗迹,雨气缠结蛟龙涎。 是时周庙朝殷冔,师襄南踰叹修阻。 海门风起商声哀,万里孤臣泪如雨。 凤鸟一去不可闻,宜尔孙子多才文。 高堂出此坐叹息,暝色犹带崖山云。 便令敬之慎勿亵,此物宜与天球列。 百年隐显自有时,蕴德含和竟谁泄。 呜呼贤哲今不存,对之使我伤心魂。 虞庭可登兽可舞,此石不毁应能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
  • 虡(jù):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
  • 殷冔(xǔ):殷代的冠名,这里指代殷朝的礼仪文化。
  •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
  • 南踰(yú):向南跨越。
  • 海门: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 天球:玉制的球,古代天子用于祭祀或赏赐的重器。

翻译

水中有个古老的石磬,世上无人认识,敲击它能发出声响,人们才开始惊叹。前朝的文物最为广博高雅,庐陵侍郎最先让这石磬出名。在淮河东游时神色惆怅,怎忍心让这至宝变得衰败。不知它是哪个朝代从泥沙中出现的,当时它显得憔悴,混杂在盆盆罐罐之中。回来后将它设置在虡上特意悬挂起来,敲击时常常传出余音。奇妙的文字已磨灭得像蝌蚪的痕迹,石上的雨气如同蛟龙的涎水盘结。当时周朝的宗庙祭祀对照着殷朝的礼仪,师襄向南跨越,叹息路途艰难险阻。海门口刮起风来,商声哀怨,万里之外的孤臣泪如雨下。凤鸟一去不再能听到,希望你的子孙多有才华和文才。在高堂上拿出这个石磬坐下叹息,暮色中还带着崖山的云彩。就让人尊敬它,千万不要亵渎,这物件应该和天球排列在一起。百年之中的隐现自有其时候,蕴含的品德和和气究竟谁能知晓。哎呀,如今贤哲已经不在了,面对着这石磬让我伤心难过。虞舜的朝堂可以登上,野兽可以起舞,这块石磬不被毁坏的话应该也能说话。

赏析

这首诗以观邓侍郎石磬为主题,展开了对历史、文化和人生的感慨。诗中先描述了石磬的发现和其曾经的埋没,表达了对珍贵文物历经沧桑的惋惜。接着提到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如周庙朝殷冔,师襄南踰等,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诗中还融入了作者对时事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望,以及对贤哲消逝的悲哀。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石磬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的思考。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雨气缠结蛟龙涎”,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