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孙君德

· 刘崧
庐陵写真谁最良,昔有昌叔今孙郎。 风流未觉前辈远,远有意气能专扬。 家临官道青山下,白日垂帘绝潇洒。 滩口频回使客舟,绿杨惯系行人马。 人言精艺自有神,下笔可夺形容真。 吾常按图究所貌,神爽岂是寻常人。 清如春兰茁芳谷,润如秋波出寒玉。 壮如泰华倚石桧,劲如筼筜濯霜竹。 少年红颊桃花枝,老人白发春蚕丝。 心同衡鉴见机颖,功与造化穷铢锱。 吾家祖母年八帙,老父前年逾五十。 当时写置慈寿堂,老稚来看动趋揖。 喜君绝艺感君情,作歌赠君当远行。 清朝奋志写褒鄂,会且见子趋承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庐陵:今江西吉安的古称。
  • 专扬:彰显。
  • 官道:公家修筑的道路、大路。
  • 潇洒:(xiāo sǎ)自然大方,不拘束。
  • 使客舟:过往的客人船只。
  • 衡鉴:(héng jiàn)指衡器和镜子,比喻公平公正地品评、鉴别人才。
  • 铢锱:(zhū zī)比喻微小的数量。
  • 八帙:(zhì)八十岁。
  • 趋揖:(qū yī)行礼问候。

翻译

在庐陵地区谁的写真画得最好呢,以前有昌叔,现在有孙郎。孙郎的风流才情并不觉得比前辈们差,而且有着远大的意气能够充分彰显出来。 他家临近公家修筑的大路,在青山之下,白天垂着帘子,显得极为潇洒。在滩口处,频繁地让过往客人的船只停靠,绿杨树下也常常拴着行人的马匹。 人们都说精湛的技艺自然有神韵,下笔能够逼真地描绘出人物的容貌。我常常按照图画来探究所画之人的外貌,那神韵不凡的人可不是寻常之人啊。 画中的人清新如春日山谷中茁壮成长的兰花,润泽如秋天寒玉般的波光。健壮如泰山华山依靠着石头的桧树,刚劲如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经霜后依然挺拔。 画中的少年有着如桃花枝般红润的脸颊,老人有着如春天蚕丝般的白发。他的内心如同公平的衡器和镜子,能够敏锐地洞察事物,他的功夫与大自然的造化不相上下,极其精细。 我的祖母已经八十岁了,父亲前年也超过了五十岁。当时把画像放置在慈寿堂中,老人和小孩来看时都感动得行礼问候。 我喜欢您高超的技艺,也感激您的情谊,作这首歌来赠送给您,您即将远行。在清明的朝代奋发立志去书写像郭子仪、李光弼那样的功绩,将来会看到您在朝堂上被皇帝召见。

赏析

这首诗是对写真画家孙君德的赞美。诗的开头通过对比,将孙君德与前人相提并论,突出了他的优秀。接着描述了孙君德家的位置和周边环境,为后面描写他的画作营造氛围。然后诗人强调了孙君德绘画技艺的高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外貌和神韵。诗中还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形容画中人物的各种特质,如用春兰、秋波、泰华、筼筜等,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画作的美妙。后面提到诗人的祖母和父亲的画像,以及他们看到画像后的反应,进一步体现了孙君德绘画的感染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孙君德的祝福,希望他能在清明的时代有所作为。整首诗语言优美,层次分明,既赞美了画家的技艺,又表达了对画家的美好祝愿。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