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旷伯逵

· 刘崧
谁云死别且吞声,四海相知一友生。 金石消磨心尚在,雨云翻覆事难平。 兵前有檄求颜阖,江上何人葬祢衡。 文字飘零家室散,为君忍泪记深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旷伯逵:人名。
  • 吞声:指不敢出声,悲极气咽。
  • 友生:朋友。
  • 金石消磨:像金石被磨损,这里指历经磨难。
  • 雨云翻覆:像云雨般变化无常,比喻世事变幻。
  •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颜阖:战国时鲁国的隐士。
  • 祢(mí)衡:东汉末年文学家,恃才傲物,后被黄祖所杀。

翻译

谁说面对死别只能忍住哭声,在这四海之内能有一个知心朋友。 虽然历经磨难但心中的情谊仍在,世事变幻无常让人难以平复。 战乱前有官府的文书征召隐士,这江上又有谁来安葬祢衡这样的才子呢。 文字漂泊无依,家庭也离散了,我为你强忍着泪水铭记这份深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悼念旷伯逵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的首联表达了对友人去世的悲痛,同时强调了友情的珍贵。颔联通过“金石消磨心尚在,雨云翻覆事难平”,表现了诗人对历经磨难但情谊不变的坚持,以及对世事变幻的无奈。颈联以“兵前有檄求颜阖,江上何人葬祢衡”,用古代的隐士和才子的遭遇,暗喻友人的不幸和时代的动荡。尾联“文字飘零家室散,为君忍泪记深情”,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悲痛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对友人的悼念,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人们的无奈。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