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秋菊挹朝露,粲粲含芳馨。 对此隐君子,萧然百虑轻。 岂无茱萸佩,酷烈非我情。 沅兰今已歇,赖尔慰幽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 粲粲(càn càn):形容鲜明发光的样子,这里指菊花鲜艳夺目。
  • 芳馨(xīn):芳香。
  • 隐君子:指隐士,指那些不追求名利、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 萧然:这里指寂寞、冷落的样子,亦可表示洒脱、闲适。
  •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 酷烈:这里指茱萸浓烈的气味,也可引申为浓烈的情感或强烈的表现。
  • 沅兰:沅水边的兰花,这里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理想。
  • 幽贞:指幽静坚贞的品性。

翻译

秋天的菊花盛着早晨的露水,鲜艳夺目饱含着芳香。面对这菊花,就像面对一位隐士,心中的各种忧虑都变得轻松起来。难道没有茱萸可以佩戴吗?只是那浓烈的气息并非我所喜爱的。沅水边的兰花如今已经凋谢,还好有这菊花来慰藉我那幽静坚贞的心灵。

赏析

这首诗以秋菊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描写秋菊带着朝露,鲜艳芬芳,展现出菊花的美丽与生机。接着,诗人将菊花比作隐君子,看到菊花让自己心中的忧虑减轻,体现了菊花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然后,诗人提到茱萸,表明自己不喜欢茱萸浓烈的气息,进一步突出了对菊花清幽之美的偏爱。最后,诗中说沅水边的兰花已经凋谢,而菊花的存在则安慰了诗人那追求幽贞品性的心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通过对秋菊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性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