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后送人还乡

· 黎贞
烽息山城乍战休,断魂江上送归舟。 乡关寥落风尘晚,泽国荒凉草树秋。 旧业半随烟烬灭,故江犹带夕阳流。 凄然闾里悲相见,满目莺花总是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fēng):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 寥落:稀少,冷落。
  • 泽国:多水的地区,此处指江边一带。

翻译

战争的烽火在山城平息,刚刚结束战斗。我在断魂的江上送别归乡的船只。 故乡变得冷清稀少,在这战乱后的傍晚满是风尘。江边的地区荒凉萧索,草木在秋风中瑟瑟作响。 以往的家业多半已随着烟火化为灰烬,那旧日的江水依然带着夕阳流淌。 凄凉地在乡里悲伤地相见,满眼的莺啼花开,却总是引发心中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后的景象和人们的心境。首联通过“烽息”“战休”交代了战争结束的背景,“断魂江上送归舟”则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氛围。颔联描写了故乡的荒凉和萧瑟,展现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颈联中“旧业半随烟烬灭”表达了人们在战争中失去的财产和希望,而“故江犹带夕阳流”则在凄凉中透露出一丝不变的自然景象,形成一种对比。尾联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内心的愁苦,即使看到美好的莺花,也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整首诗以悲凉的笔调,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生活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人民的深切同情。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