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边长文所画山水图歌为常伯敬赋

· 刘崧
五月炎风扇长夏,黄埃扑面湖堤下。 山水娱人未拟归,撷兰轩里看图画。 中峰九叠开芙蓉,春云盘盘上高松。 苔径未逢秋雨屐,石楼似听霜晨钟。 飞鸿指点向何处,彷佛经行旧时路。 悬岩瑶草不知名,隔水桃花自千树。 问君此图作者谁,甬东边郎风格奇。 丹岩绿水照白雪,高兴如在钟山时。 钟山岧峣夹云起,六代繁华付流水。 芳草长怀北固游,啼莺曾识东山妓。 当时二谢声价同,登临到处遗高风。 钓鱼冲雪寒江上,骑马踏云空翠中。 只今南游归未得,日日临图看山色。 凤凰一去来何时,落日荒台暮江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炎风:热风。
  • 长夏:指夏季白昼较长的时节。
  • 未拟归:没有打算回去。
  • 撷(xié)兰:采摘兰花,这里指在轩中欣赏画作。
  • 九叠:形容山峰层层叠叠。
  • 芙蓉:这里比喻山峰的形状如芙蓉花。
  • 春云盘盘:春天的云彩缭绕盘旋。
  • 屐(jī):木鞋,这里指雨屐,雨天穿的木鞋。
  • 霜晨钟:清晨霜天中的钟声。
  • 飞鸿:飞行的鸿雁。
  • 彷(páng)佛:似乎,好像。
  • 经行:经过,走过。
  • 甬(yǒng)东:地名。
  • 边郎:作者刘崧在此处提到的画家,名字为边长文,因他是甬东人,所以称其为甬东边郎。
  • 丹岩:红色的山岩。
  • 绿水:碧绿的水流。
  • 岧峣(tiáo 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
  • 六代繁华:指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的繁华景象。
  • 北固: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
  • 东山妓:原指东晋谢安在东山蓄养的歌女,后泛指歌女。

翻译

五月的热风吹过长夏,黄色的尘埃扑向湖堤之下。 山水让人愉悦,还没打算归去,在撷兰轩里观赏图画。 画中峰峦重重如九朵芙蓉绽放,春天的云彩萦绕着高大的松树。 长满青苔的小路还未迎来秋雨时节的木屐,石头砌成的楼阁似乎能听到清晨霜天的钟声。 飞翔的鸿雁指向何方,好像在沿着旧时的道路前行。 悬崖上的瑶草叫不出名字,隔水的桃花自行盛开成千树万树。 问这幅图的作者是谁,是甬东的边郎,风格奇特。 红色的山岩、碧绿的水流映照出白雪般的景色,他的高兴之情就如同在钟山上时一样。 钟山高峻,云雾缭绕升起,六个朝代的繁华都已付之流水。 常常怀念在北固山的游览,那里的啼莺似乎曾认识东山的歌女。 当时谢灵运和谢朓的声望相同,他们登临之处都留下了高远的风范。 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冲开积雪;在空翠的山林中骑马,踏过云雾。 如今我向南游历还未能归来,每天对着图画观赏山色。 凤凰离去后何时再来,落日之下,荒台之旁,江北暮色苍茫。

赏析

这首诗是对边长文所画山水图的赞美和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炎热的夏日景象,为后文观赏山水图做铺垫。接着详细描述了图中的山水景色,如中峰如芙蓉、春云盘松、苔径石楼等,展现出画面的美妙与神秘。诗人通过对图中情景的想象,如飞鸿的去向、经行的旧路等,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故事性。然后提到了图的作者边长文,赞扬他的风格奇特,并将他的高兴之情与在钟山上时相比。诗中还回顾了历史上的繁华与变迁,如钟山的景象和六代的繁华消逝,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提到了谢灵运和谢朓等古人的登临遗风,增添了文化底蕴。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南方游历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以及面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对山水画的欣赏与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丰富的审美体验。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