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图为谭生廷训题四首渊明归庄

· 黎贞
绿柳青池护碧亭,无端风月畅幽情。 观鹅到处堪消遣,岂独山阴写道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柳池:长着柳树的池塘。
  • 碧亭:碧绿的亭子。
  • 无端: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地。
  •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 畅幽情:使幽深的情致得以舒畅。
  • 观鹅:观赏鹅。
  • 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
  • 岂独:难道只有。
  •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
  • 写道经:书写道家经典。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很喜欢鹅,山阴有个道士,想请王羲之替他写一卷《道德经》(那时道士们认为,得到王羲之的字,比得到白鹅还珍贵),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道士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翻译

绿色的柳树围绕着青色的池塘,守护着那碧绿的亭子,无缘无故的清风明月,让人的幽深情致得以舒畅。观赏鹅在各处都可以作为消闲解闷的方式,难道只有在山阴县书写道家经典时(观赏鹅)才有这种作用吗?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优美的场景。绿柳、青池、碧亭构成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无端风月的出现增添了一种悠然的氛围,使得幽情得以畅发。诗中通过“观鹅到处堪消遣”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岂独山阴写道经”则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观鹅的乐趣不仅仅局限于山阴县王羲之写经时的情景,进一步凸显了这种乐趣的普遍性。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流畅,传达出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