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父邀尝酒感赋

· 刘崧
客有携壶来,酌我盈觞酒。 自云秋糯熟,酝酿满盆缶。 莫嫌山野俗,盘馔本无有。 园蔬杂蒸芼,甘脆幸可口。 丧乱二十年,蓬蒿遍田亩。 谁能厌糟糠,何意问升斗。 我时适归田,枯腹馀皓首。 感此慰劳勤,比酒觉逾厚。 陶然就径醉,高卧北窗昼。 门外清风来,飒然在高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携壶(xié hú):带着酒壶。
  • 盈觞(yíng shāng):盛满酒杯。
  • 秋糯:秋天收获的糯米。
  • 酝酿(yùn niàng):指酿造酒的过程。
  • (fǒu):古代一种大腹小口的瓦器,这里指用来酿酒的容器。
  • (zhuàn):饮食,菜肴。
  • 蒸芼(zhēng mào):指蒸煮野菜。
  • 甘脆:指食物味美可口。
  • 丧乱:指灾祸、战乱。
  • 蓬蒿(péng hāo):一种野草,这里形容田地荒芜。
  • 糟糠(zāo kāng):指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 劳勤:辛劳。

翻译

有客人带着酒壶前来,为我斟满了酒杯中的酒。他自称秋天的糯米已经成熟,在盆缶中酿好了美酒。他说不要嫌弃这山野之地的粗俗,原本也没有什么丰盛的菜肴。园中的蔬菜加上一些野菜蒸煮,所幸味道还算甘美可口。战乱已持续了二十年,田地里到处都是蓬蒿。谁能厌恶那粗糙的食物呢,又哪里会在意粮食的多少。我当时恰好归田,空着肚子且已白发苍苍。对此番慰劳的殷勤倍感欣慰,觉得这酒比平常的更加醇厚。陶醉地在小路上醉倒,高卧在北窗之下度过白天。门外清风吹来,在高大的柳树上飒飒作响。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战乱后,诗人归田时与田父共饮的场景。诗中通过对田父的酒、菜肴以及对战乱后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朴素情谊的珍视。

诗的开头,客人携酒而来,为诗人斟酒,营造出一种热情好客的氛围。接着描述了酒的酿造和菜肴的简单,却也体现出田园生活的质朴。“丧乱二十年,蓬蒿遍田亩”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家园的荒芜。而诗人自己归田后,虽生活简朴,但对田父的慰劳感到温暖,觉得酒更加醇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在困境中的珍贵。最后,诗人陶醉于清风和自然之中,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和人性的美好。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