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湖书院
中丞谢司空,书院开湖渚。
静观山下泉,因知水来处。
湛然涵太虚,馀波欲东注。
湖光入帘明,照见先生语。
逝者其如斯,自然本无作。
一画起于无,六经皆我注。
自以我自观,自感还我悟。
寄语湖外人,湖源尔当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御史中丞,主要负责监察。
- 谢司空:指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司空。
- 湖渚:湖中的小岛或湖边的陆地。
- 湛然:清澈明亮的样子。
- 太虚:指天空或宇宙。
- 馀波:余下的波纹,比喻影响或余韵。
- 东注:向东流去。
- 一画:指《易经》中的“一画开天”,象征宇宙的起源。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
- 自感:自我感悟。
- 溯:追溯,寻找源头。
翻译
中丞谢司空,在湖渚上开设了书院。 静静观察山下的泉水,从而了解水的来源。 清澈的湖水如同天空一般,余波向东流去。 湖光映入帘中,明亮地照见先生的言语。 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湖水,自然本无造作。 宇宙的起源从无开始,六经都是我的注解。 我以自我观察,自我感悟后自我领悟。 寄语给湖外的人,应当追溯湖的源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书院的静谧景象,通过观察山泉和湖水,诗人湛若水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起源的深刻思考。诗中“湛然涵太虚”一句,既形容湖水的清澈,也隐喻宇宙的广阔无垠。后文提到“一画起于无,六经皆我注”,展现了诗人对《易经》和六经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我认知和感悟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学问的敬畏与热爱。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答罗生郡从白鹿洞来问所疑 》 —— [ 明 ] 湛若水
- 《 芳懋堂 》 —— [ 明 ] 湛若水
- 《 已答赵大洲司成书意有未尽情见乎辞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地官副郎赵丹山考绩取道南归诗三十四韵 》 —— [ 明 ] 湛若水
- 《 与郑伯兴朱守中余子华昌平道中遇风 》 —— [ 明 ] 湛若水
- 《 于李蒲汀少宰宅修会得巽字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常德车别驾之湖南 》 —— [ 明 ] 湛若水
- 《 将由瓜洲往三茅访句曲华阳洞途中绝句十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