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姜仁夫用阳明韵见赠兼怀阳明四首

高堂今宴会,明日就泥途。 保命欲骞举,忘身在网虞。 涉江防滟滪,即陆愁崎岖。 嗟予将安之,平地成险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答谢。
  • 姜仁夫:人名,诗人的朋友。
  • 阳明韵:指王阳明的诗韵。
  • 高堂:指高大的厅堂,这里指宴会场所。
  • 泥途:泥泞的道路,比喻困境。
  • 保命:保全生命。
  • 骞举:高飞,比喻远行或追求高远。
  • 网虞:网罗和忧虑,比喻困境和危险。
  • 涉江:渡过江河。
  • 滟滪:滟滪堆,长江三峡中的一块巨石,比喻险阻。
  • 即陆:到达陆地。
  • 崎岖:山路不平,比喻艰难。
  • 嗟予:叹息自己。
  • 安之:安于这种状况。
  • 险阻:艰难险阻。

翻译

今夜在高大的厅堂中欢聚宴饮,明日却要踏上泥泞的道路。 我渴望高飞以保全生命,却忘记了自身正处在困境和危险之中。 渡江时担心遇到滟滪堆那样的险阻,到达陆地后又忧虑山路的崎岖。 唉,我该如何安于这种状况呢?连平地也变得艰难险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今夜的宴会与明日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高堂”与“泥途”、“骞举”与“网虞”、“涉江”与“即陆”,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末句“平地成险阻”更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悲观预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