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书应宁行卷

十年供奉住京华,几处丘园入望赊。 梦绕啼鹃过六诏,心随征雁落三巴。 卜居早续并州句,归路争迎汉使槎。 珍重板舆行处乐,太平何地不宜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供奉:在宫中任职,特指做翰林学士。
  •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 丘园:指隐居的地方。
  • :远。
  • 啼鹃:杜鹃鸟,传说中是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 六诏:唐代西南夷中乌蛮六个部分的总称,后来“六诏”被用来泛指云南。
  • 三巴:古地名,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相当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的大部地区,后泛指四川。
  • 卜居:择地居住。
  • 并州:古州名,今山西太原一带。
  • 汉使槎:汉使,指汉朝的使者;槎,木筏,这里指乘槎归去。
  • 板舆: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为老人乘坐。
  • 太平:指社会安定,平静无事。

翻译

十年间在京城担任翰林学士,几处隐居之地遥遥在望。梦中随着啼叫的杜鹃鸟穿越过云南,心随着远征的大雁落在了四川。早早地择地居住,续写着并州的诗句,归途中争相迎接汉朝的使者乘着木筏归来。珍重地享受着老人乘坐的板舆带来的乐趣,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哪里不是适宜安家的好地方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京城任职十年后的思乡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啼鹃”和“征雁”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和心灵的归属感。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期待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安宁生活的深切向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