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湖水挼蓝为戚里孙雪亭锦衣赋

鹫岭东来百亩蓝,涧毛溪发共䰐鬖。 镜光冷浸幽堂外,黛色浓拖隧道南。 远脉已培先业厚,涓流宁比圣恩覃。 寻源记取山中路,蔽野犹存古石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挼蓝:揉搓蓝色植物以取其汁液,这里指用湖水中的蓝色植物制作染料。
  • 戚里:亲戚邻里。
  • 锦衣:华丽的衣服,这里指穿着锦衣的人。
  • 鹫岭:山岭名,可能指某座山。
  • 涧毛:涧中的水草。
  • 䰐鬖:形容头发蓬松散乱的样子。
  • 黛色:深青色。
  • 隧道:这里可能指山间的小路或通道。
  • 先业:祖先留下的产业。
  • 涓流:细小的水流。
  • 圣恩:皇帝的恩典。
  • :深广。
  • 石楠:一种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翻译

从鹫岭东边取来百亩湖水,用来揉搓蓝色植物制作染料,为亲戚邻里的孙雪亭锦衣赋诗。涧中的水草和溪流共同构成了这幅景象。镜面般的水光在幽静的堂外冷冷地闪烁,深青色的山影在隧道南边浓重地拖曳。这远方的水源已经培育了祖先留下的丰厚产业,细小的水流怎能比得上皇帝的深厚恩典。寻找水源的记忆留在了山中的小路上,遮蔽天空的古老石楠依旧存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从鹫岭东边取湖水制作染料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诗中“镜光冷浸幽堂外,黛色浓拖隧道南”一句,以冷光与浓色对比,营造出幽深而神秘的氛围。结尾的“寻源记取山中路,蔽野犹存古石楠”则表达了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尊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细腻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