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宣城掌教陈伯孚迁尹安义
谁是安义者?吾与治安义。郑侨称使民,宣尼谓之惠。
安义斯安仁,仁惠民所庇。仁以庇民生,义以宜民利。
利成如万物,生聚如天地。天地大父母,君子维恺悌。
问之何能然?仁义乃兼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宣尼:指孔子,名丘,字仲尼。
- 恺悌:和乐平易。
翻译
谁是能够安定民心的人呢?我愿意与他一同治理安义。郑国的侨(子产)被称赞能够使民心安定,孔子也认为这是仁慈的表现。
安定民心即是实践仁爱,仁爱是民众得以庇护的根源。仁爱用来庇护民众的生活,正义用来适宜民众的利益。
利益如同万物一样丰盛,生活如同天地一样广阔。天地如同伟大的父母,君子应当保持和乐平易的态度。
询问他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答案是仁爱和正义两者兼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仁政和正义的推崇,以及对于能够安定民心的贤能之士的赞赏。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郑侨和孔子的典故,强调了仁爱和正义对于治理国家、安定民心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只有兼具仁爱和正义的君子,才能够像天地一样广博地庇护民众,使民众生活得如同万物一样丰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和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走笔赠李道行司训还扬州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李逊斋冢宰赴召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陈所素暨宅上诸亲 》 —— [ 明 ] 湛若水
- 《 过横州吊秦少游二绝句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泰州博何道充 》 —— [ 明 ] 湛若水
- 《 别后有怀甘泉洞兼呈板筑诸君 》 —— [ 明 ] 湛若水
- 《 虚山公追咏丁香桂洲公约赏碧桃次韵奉答二公 》 —— [ 明 ] 湛若水
- 《 游小华山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