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腊廿七日夜梦王伯安兄
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
天运尚可量,人事谁能计。
昨夜梦见之,仿佛精神契。
语久声弥低,画地示予字。
灭没不可辩,了了得其意。
言别何匆匆,路远会难继。
合欢讵知梦,是梦聊足慰。
借如平生魂,亢爽不可致。
念之生悲凄,达旦不能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戊辰腊廿七日:戊辰年腊月二十七日。
- 逐客:被放逐的人,这里指王伯安。
- 了了:清楚明白。
- 亢爽:刚直豪爽。
翻译
四季轮回有去有来,被放逐的朋友久久不归。 天道的运行尚可衡量,人世间的变迁谁能预料? 昨夜梦中遇见了他,仿佛心灵相通。 交谈久了声音更低,他在地上画字给我看。 字迹模糊难以辨认,但我清楚地理解了他的意思。 匆匆告别,路途遥远难以再会。 梦中相聚虽知是梦,也足以慰藉心灵。 如果真是他生前的魂魄,那种刚直豪爽已难再现。 想到这些心生悲伤,整夜无眠直到天明。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久别朋友的深切思念和梦中相见的复杂情感。诗中,“四时有去来,逐客久不至”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人事的变迁,突出了友人离去的久远。梦中相见,虽是虚幻,却也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但梦醒后的现实更添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金陵后八咏 》 —— [ 明 ] 湛若水
- 《 明月吟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酬方吏部石泉与烟霞同板筑 》 —— [ 明 ] 湛若水
- 《 长江杂咏十一首大胜关 》 —— [ 明 ] 湛若水
- 《 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 》 —— [ 明 ] 湛若水
- 《 临清吟 》 —— [ 明 ] 湛若水
- 《 奉诏西苑陪祀谷祇坛舟渡西太液而归因览诸胜次韵张亭溪学士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赠麦前军升任山东盐运同诗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