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正禅语之谬送行者

迷时固师渡,悟了云自渡。 此是何等语,千误与万误。 譬之行丫径,冥行不问路。 适越而北辕,毫釐千里谬。 惟有指南车,圣神所默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迷时:迷失方向的时候。
  • 师渡:依靠师傅的引导。
  • 悟了:领悟了真理。
  • 云自渡:说是自己渡过。
  • 丫径:小路,歧路。
  • 冥行:盲目行走。
  • 适越而北辕:本来要去南方越国,却向北驾车,比喻方向错误。
  • 毫釐千里谬:比喻极小的错误可能导致极大的偏差。
  • 指南车: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辆。
  • 圣神所默告:指圣人的智慧或神的启示。

翻译

迷失方向时固然需要师傅的引导,领悟了真理却说是自己渡过。 这是什么样的说法,千错万错都包含其中。 比如走在小路上,盲目行走而不问路。 本来要去越国却向北驾车,极小的错误可能导致极大的偏差。 只有指南车,是圣人的智慧或神的启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对比,批判了那些在修行或学习中,一旦有所领悟就自以为是,忽视师傅或指导者重要性的人。诗中“迷时固师渡,悟了云自渡”揭示了人们在迷茫时寻求帮助的正常心态,但一旦有所领悟,就忘记了最初的引导,这是极大的错误。通过“丫径”、“冥行”、“适越而北辕”等生动的比喻,诗人强调了正确的方向和指导的重要性,最后以“指南车”作为智慧和正确方向的象征,强调了圣人智慧或神的启示在人生道路上的指导作用。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警示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可自满,应时刻保持谦逊和求知的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