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岳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无来耗作歌迟之二章

月之朔,明复生,日六更矣升复升,日月逾迈无留情。 我怀伊人,渺不与我,寄声长江,风雨何溟溟,君来不来我西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之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新月出现的日子。
  • 渺不与我:形容距离遥远,无法相见。
  • 寄声:传递消息或声音。
  • 溟溟:形容天气阴沉,风雨交加的样子。

翻译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月亮再次明亮,太阳已经升起了六次,又再次升起,日月如梭,无情地流逝。我思念着那个人,却遥远无法相见,我寄托消息于长江,风雨交加,天空阴沉。你是否来,我却要西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诗中通过日月更迭的描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长久。风雨溟溟的景象,增添了诗中的忧郁氛围。最后一句“君来不来我西行”,既表达了对友人是否能来的期盼,也透露了诗人即将离去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