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二李上白云歌

李浔冈、黄门郎,文力可以扶九鼎,九鼎之重只手扛。 李青霞、司马嘉,诗文有如堕地驹,千里奔逸信手拿。 天关翁、病羸癃,奄奄气息,教思无穷。自从一日得二子,意气直上干青空。 区区文字不足工,直欲与二子驰骤于千圣万圣四通八达天衢中。 葛藤斩断葫芦缠,连袂跳入白云顶上第一峰,回视薨薨如蠛蠓。 渴饮丹井九龙泉,饥采山上千岁松。达观乎无始,究竟以无终,天地万物归玄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比喻极重的事物。
  • 干青空:触及青天,形容志向高远。
  • 天衢:天上的大道,比喻高远的境界。
  • 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事物。
  • 葫芦缠:比喻世俗的束缚。
  • 薨薨:形容声音嘈杂。
  • 蠛蠓:音miè měng,一种小飞虫,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丹井:传说中仙人炼丹的井。
  • 九龙泉:神话中的泉水,象征仙境之水。
  • 玄同:道家术语,指万物归一,与道合一。

翻译

李浔冈,一位黄门郎,他的文笔之力足以支撑国家的重器,如同单手举起九鼎那样沉重。李青霞,司马嘉,他们的诗文就像刚出生的马驹,自由奔放,随手可得。天关翁,虽然身体病弱,气息奄奄,但他的教诲思想却是无穷无尽。自从得到了这两位弟子,他的意气直冲云霄。对于区区文字,他们不以为足,只想与这两位弟子一起驰骋在千圣万圣四通八达的天道之中。斩断纠缠的葛藤,摆脱世俗的葫芦缠,携手跳入白云之巅的第一峰,回头看那些嘈杂的声音如同微不足道的蠛蠓。渴了就喝丹井中的九龙泉水,饿了就采摘山上的千年松果。以达观的态度看待无始无终,天地万物最终归于玄同。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李浔冈和李青霞的才华与志向,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他们超凡脱俗的文学造诣和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诗中“九鼎之重只手扛”和“诗文有如堕地驹”等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非凡才能。后文通过“葛藤斩断葫芦缠”等意象,表达了他们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决心。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志向和卓越才华的向往与赞美。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