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挽故少保赠太傅于肃悯公梦中作

太息于公不可追,曾因多难拯邦危。 斗间忠义精难泯,地下权奸骨已萎。 公议到头闻恤典,世情翻手似围棋。 不知谁撰新祠记,可比当时岳庙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息:深深地叹息。
  • 拯邦危:拯救国家的危机。
  • 斗间忠义:指在斗争中展现的忠诚与义气。
  • 精难泯:精神难以磨灭。
  • 地下权奸骨已萎:指那些地下的权谋奸诈之人已经死去,骨肉已经腐朽。
  • 公议:公众的议论。
  • 恤典:对死者家属的抚恤和赏赐。
  • 世情翻手似围棋:形容世事变化无常,如同围棋一般复杂。
  • 新祠记:新建立的祠堂的记述。
  • 岳庙碑:指岳飞的庙宇中的碑文,通常被视为忠义的象征。

翻译

深深叹息于公的事迹已无法追寻,他曾因国家多难而拯救了国家的危机。 在斗争中展现的忠诚与义气精神难以磨灭,而那些地下的权谋奸诈之人已经死去,骨肉已经腐朽。 公众的议论最终听闻了对他的抚恤和赏赐,世事变化无常,如同围棋一般复杂。 不知是谁撰写了新建立的祠堂的记述,是否能与当时岳飞的庙宇中的碑文相媲美。

赏析

这首作品是对已故的于肃悯公的追忆和赞美。诗中,“太息于公不可追”一句,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暗示了其功绩的不可复制。通过对比“斗间忠义”与“地下权奸”,诗人强调了于公忠诚与义气的不朽,以及权谋奸诈之人的可悲下场。最后,诗人对于公的祠堂记述与岳庙碑文进行比较,显示了对于公忠义精神的崇高评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公正评价的期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