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花曲
君不见陈宫美人张丽华,春情轻薄似杨花。兵尘吹入景阳井,荒城老树啼寒鸦。
又不见隋堤一千三百里,炀帝龙船压春水。锦帆飞不到天涯,腥风战血杨花里。
噫嘘唏,陈与隋,山川虽是国已非。年年三月杨花飞,江南江北啼子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花:柳絮,春天时随风飘扬,常用来比喻轻薄、无常。
- 陈宫:指南朝陈的宫廷。
- 张丽华:南朝陈后主的宠妃,以美貌著称。
- 春情:指春天的情思,这里比喻轻浮、不稳定的情感。
- 兵尘:战争的尘埃,指战乱。
- 景阳井:南朝陈的宫廷中的一口井,后主陈叔宝与张丽华曾在此避难。
- 隋堤:隋炀帝在位时修建的运河堤岸。
- 炀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以荒淫无度著称。
- 龙船:皇帝乘坐的船,这里指隋炀帝的游船。
- 腥风战血:形容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 子规:即杜鹃鸟,其鸣声凄切,常用来象征哀愁。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陈宫中的美人张丽华,她的春情轻薄如同杨花。战乱的尘埃吹入了景阳井,荒废的城池和老树间,寒鸦在啼叫。 又难道没看见隋堤长达一千三百里,隋炀帝的龙船压过春水。锦绣的帆船飞不到天涯,战争的血腥在杨花中弥漫。 唉,陈与隋,山川依旧而国家已非。每年三月,杨花依旧飞舞,江南江北,杜鹃鸟在啼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陈宫美人张丽华和隋炀帝的龙船,描绘了两个朝代的兴衰更迭。诗中,“杨花”象征着无常和轻薄,与张丽华的“春情”相呼应,暗示了陈朝的短暂和轻浮。而隋炀帝的龙船和腥风战血,则展现了隋朝的奢华与残酷。最后,诗人以“杨花飞”和“啼子规”作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辉煌的哀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抒发了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