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山

赤日当中天,炎夏势方盛。 孰知阴已生,动物气先应。 挥汗登太山,抱膝坐危磴。 虫吟与蝉咽,满耳入秋听。 君子识几微,于焉发深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赤日:烈日。
  • 中天:天空的正中央。
  • 炎夏:酷热的夏天。
  • 孰知:谁知道。
  • :这里指阴凉或秋意。
  • 动物:这里指自然界的变化。
  • 气先应:气候的变化先于其他事物表现出来。
  • 挥汗:擦汗,形容天气炎热。
  • 太山:泰山。
  • 抱膝:双手抱膝,形容坐姿。
  • 危磴:陡峭的石阶。
  • 虫吟:虫鸣。
  • 蝉咽:蝉鸣。
  • 秋听:秋天的声音。
  • 君子:有德行的人。
  • 识几微:察觉细微的变化。
  • 于焉:在这里。
  • 发深儆:产生深刻的警觉。

翻译

烈日高悬天空正中,酷热的夏天势头正盛。 谁知道阴凉已悄然来临,自然界的变化气息先于其他事物表现出来。 擦着汗登上泰山,双手抱膝坐在陡峭的石阶上。 虫鸣与蝉声交织,满耳都是秋天的声音。 有德行的人能察觉这些细微的变化,在这里产生了深刻的警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夏日炎炎与秋意初现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变化之微妙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赤日当中天”与“动物气先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季节交替的细腻感受。结尾的“君子识几微,于焉发深儆”则升华了主题,强调了观察与警觉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敏锐洞察。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