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范文正公祠二首

范家园脚步春风,皎日英标在眼中。 银杏十围家庙古,玉粳千顷义庄丰。 身当文正无双士,手授中庸第一功。 却走画廊看翠碣,朱弦三叹忆欧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皎日:明亮的太阳,比喻人的品德或才能。
  • 英标:英俊的风采。
  • 银杏:一种树,这里指范家的家庙中有古老的银杏树。
  • 十围:形容树干粗大。
  • 家庙:家族的祠堂。
  • 玉粳(jīng):玉色的稻米,这里指稻田。
  • 义庄:古代为救济族人、培养子弟读书而设立的田庄。
  • 文正:范仲淹的谥号。
  • 中庸: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指范仲淹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 翠碣(jié):绿色的石碑。
  • 朱弦三叹:形容音乐或诗歌的感人至深,这里指对欧公(欧阳修)的怀念。

翻译

在春风中踏入范家的园地,明亮的太阳下,范公的英俊风采仿佛就在眼前。家庙中古老的银杏树粗大无比,千顷稻田里玉色的稻米象征着义庄的富饶。范公身为无双的文正公,亲手传授了中庸之道,这是第一等的功绩。我绕过画廊,凝视着翠绿的石碑,心中对欧公的怀念如同朱弦上的三声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敏政拜谒范仲淹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范家园地的景象,如春风、皎日、银杏、玉粳等,展现了范仲淹的道德风范和政治成就。后两句则通过“中庸”和“翠碣”等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范仲淹的儒家思想和历史地位。结尾的“朱弦三叹忆欧公”则抒发了对范仲淹同时代文豪欧阳修的怀念,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