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诗三首小阳

弭棹大阳头,大有藏春坞。 深林隔尘寰,苍石辨太古。 岩岫千千重,重重起烟雨。 疑有蛟龙居,全身应九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弭棹(mǐ zhào):停船。
  • 大阳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大有藏春坞:形容这个地方非常隐秘,如同藏有春天的山谷。
  • 尘寰(chén huán):人世间。
  • 苍石:青灰色的石头。
  • 太古:远古时代。
  • 岩岫(yán xiù):山峰。
  • 蛟龙:传说中的神龙。
  • 九五:指帝王,源自《易经》中的“九五之尊”。

翻译

停船在大阳头,这里仿佛藏有春天的山谷。 深邃的林木隔绝了人世,青灰色的石头似乎辨识着远古。 山峰重重叠叠,每一重都升起烟雨。 我怀疑这里有蛟龙居住,它的全身应当是帝王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隐秘之地,通过“弭棹大阳头”和“大有藏春坞”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诗中“深林隔尘寰,苍石辨太古”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而“岩岫千千重,重重起烟雨”则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壮观的景象。最后,诗人以“疑有蛟龙居,全身应九五”作结,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结合,赋予了这片山水以帝王般的尊贵和神秘色彩。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