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朝宗都宪问难之作

弭灾惟敬莫呼天,牧爱无方首荐贤。 未暇王田论?亩,可怜民爨及榱椽。 休论协本箕畴在,异学衰因孔教传。 千古铸颜真锻手,纷纷流俗漫师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弭灾:消除灾难。
  • 牧爱:治理和爱护百姓。
  • 王田:古代帝王所拥有的田地。
  • ?亩:田地,这里指耕种的土地。
  • 民爨:百姓的炊烟,指百姓的生活。
  • 榱椽:房屋的椽子,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 协本:和谐的根本。
  • 箕畴:古代传说中的贤人,比喻贤才。
  • 孔教:孔子的教诲。
  • 铸颜:塑造人的品德。
  • 锻手:锻造的人,比喻教育者。
  • 流俗:流行的习俗或风气。
  • 师仙:效仿仙人,比喻追求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翻译

消除灾难唯有敬畏天地,治理百姓无方,首要推荐贤才。 没有时间去讨论帝王田地的耕种,可怜百姓的生活已经触及到国家的栋梁。 不要讨论和谐的根本,贤才依然存在,异端学说衰落是因为孔子的教诲流传。 千古以来塑造人的品德真是教育者的手艺,纷纷扰扰的世俗风气,人们却漫无目的地效仿仙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教育的深刻思考。诗中,“弭灾惟敬莫呼天”一句,强调了敬畏天地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消除灾难的根本。接着,“牧爱无方首荐贤”则提出了治理百姓的关键在于推荐贤才。后文通过对“王田”、“民爨”、“榱椽”等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和百姓的疾苦。最后,通过对“孔教”、“铸颜”、“流俗”等概念的讨论,表达了对于传统教育和世俗风气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品德教育,而不是盲目效仿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