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陵承西涯翰长有诗相饯次韵五篇其一道中作

百岁浮生一传邮,重公英誉到今留。 人间虎榜真多愧,地下龙逢可并游。 孔庙作邻庭桧晚,唐宫何处井梧秋。 得开祀典须贤令,能有封章达帝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陵:拜谒陵墓,这里指拜谒先贤的陵墓。
  • 西涯翰长:指西涯书院的翰林学士,西涯是书院的名称。
  •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
  • 浮生:指人生,常带有短暂和虚幻的意味。
  • 传邮:传递消息,这里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信息的传递。
  • 英誉:美好的名声。
  • 虎榜:古代科举考试的榜单,比喻功名。
  • 龙逢:指龙逢之交,比喻深厚的友谊。
  • 孔庙:祭祀孔子的庙宇。
  • 庭桧:庭院中的桧树,桧树象征长寿。
  • 唐宫:唐朝的宫殿。
  •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梧桐树常用来象征秋天的萧瑟。
  • 祀典:祭祀的典礼。
  • 封章:指奏章,向皇帝报告的文书。
  • 达帝不:是否能够传达给皇帝。

翻译

百年的浮生就像传递消息一样短暂,但您的美名至今仍留存。 在人间,我对于功名感到惭愧,而在地下,我希望能与龙逢这样的朋友并肩游走。 孔庙作为邻居,庭院中的桧树在傍晚显得格外苍老,唐宫的井边梧桐树在秋天又在哪里呢? 能够举行祭祀典礼需要贤明的县令,而能否有奏章传达给皇帝呢?

赏析

这首诗是程敏政在拜谒陵墓时,受到西涯书院的翰林学士赠诗相送,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所作的回应。诗中,程敏政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名声长存的感慨,以及对功名的谦逊和对深厚友谊的向往。通过对孔庙和唐宫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最后,诗人提出了对贤明县令和能否传达给皇帝的疑问,反映了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和对理想政治的期待。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