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元日斋居次韵倪舜咨宗伯

五十悠悠白发新,北来俄及帝城春。 天人有庆占丰岁,郊庙相仍卜上旬。 客刺暂劳停左顾,颂声长耻劝东巡。 明时事业夔龙在,愿守遗经候紫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寅: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此处指诗题中的年份。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
  • 北来:指从南方来到北方,此处可能指作者从南方来到北京。
  • 俄及:不久就到了。
  • 帝城:指京城,即北京。
  • 天人:指天地自然与人类社会。
  • :预测,此处指根据天象预测年成。
  • 丰岁:丰收的年份。
  • 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场所。
  • 相仍:相继,连续不断。
  • :选择,此处指选择吉日进行祭祀。
  • 上旬:农历每月的前十天。
  • 客刺:客人的名片,古代用于拜访时投递。
  • :辛苦,此处指因拜访而感到的辛苦。
  • 停左顾:停止左顾右盼,指不再四处拜访。
  • 颂声:赞颂的声音。
  • 长耻:长期感到羞耻。
  • 劝东巡:劝说皇帝东巡,即向东巡视。
  •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两种神兽,常用来比喻贤臣。
  • 遗经:古代的经典文献。
  • 候紫宸:等待在紫宸殿,紫宸殿是古代皇帝接见群臣的地方。

翻译

五十岁,白发新生,时间悠悠而过。我不久前从南方来到北京,恰逢帝都的春天。根据天象和人事的吉祥征兆,预测今年将是丰收之年。郊外的庙宇接连不断地举行祭祀,选择在上旬的吉日进行。我暂时停止了四处拜访的辛苦,不再投递客人的名片。我长期感到羞耻,因为赞颂的声音总是劝说皇帝东巡。在这个政治清明的时代,贤臣如夔龙般存在,我愿意守护古代的经典文献,等待在紫宸殿得到皇帝的接见。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程敏政在甲寅年春节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心。诗中,“悠悠白发新”一句,既显示了作者对年华老去的无奈,也暗含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后文通过对丰收年份的预测和对祭祀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的期盼。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守护经典、等待皇帝接见的决心,体现了他对政治清明的向往和对个人职责的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士人的家国情怀。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