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冠屦(guān jù):帽子和鞋子,这里指衣着。 圭璋(guī zhāng):古代玉器,比喻高贵的人。 曳裾(yè jū):拖着衣襟,形容行走的样子。
翻译
衣着不讲究的分别,玉器般高贵者的尊荣。 持节以符合周朝的礼仪,拖着衣襟归向王的大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从简朴到尊贵的转变,通过“冠屦不伦”与“圭璋特达”的对比,展现了身份与地位的差异。诗中“秉节会成周礼”表达了遵循古代礼仪的决心,而“曳裾归去王门”则描绘了回归权力中心的情景。整体上,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传达了对于身份转变和礼仪尊崇的深刻理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候官黄孝子兰坡 》 —— [ 明 ] 湛若水
- 《 赠侍御钝庵何君升任德安府太守诗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曾春官惟馨藏予小影 》 —— [ 明 ] 湛若水
- 《 重游南岳至韶州清平市作六言 》 —— [ 明 ] 湛若水
- 《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早出仪凤门过狮子山有感而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扇送平川侄尚恺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吕仲木修撰赴予边炉之作兼呈崔穆黄诸君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