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州次曹先生体民见赠诗韵

· 程通
小子伊川后,先生魏武孙。 家声都不坠,友道正堪论。 杯酒城南驿,杖藜山下村。 相看忍相别,后约在王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义州:地名,今辽宁省义县。
  • :和诗,依照别人诗词的韵脚或内容作诗。
  • 曹先生: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体民:体察民情,关心民生。
  • 见赠:赠送给我。
  • 诗韵:作诗所依据的韵脚。
  • 伊川后:指程通自称是伊川先生程颐的后代。
  • 魏武孙:指曹先生自称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代。
  • 家声:家族的名声。
  • 不坠:不衰落。
  • 友道:交友之道。
  • 正堪论:正值得讨论。
  • 杯酒:指饮酒。
  • 城南驿:城南的驿站。
  • 杖藜:拄着藜杖,指行走。
  • 山下村:山脚下的村庄。
  • 相看:互相看着。
  • 忍相别:不忍心分别。
  • 后约:以后的约定。
  • 在王门:在王侯的门下,指再次相见的地方。

翻译

我是伊川先生程颐的后代,而曹先生您自称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代。我们两家的名声都没有衰落,交友之道正值得讨论。我们在城南的驿站饮酒,拄着藜杖走在山脚下的村庄。互相看着,不忍心分别,我们约定以后在王侯的门下再次相见。

赏析

这首诗是程通对曹先生赠诗的和作,诗中表达了对曹先生的敬重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提及两家先祖的名声,强调了家族的荣耀和传承。诗中的“杯酒城南驿,杖藜山下村”描绘了两人相聚的情景,而“相看忍相别,后约在王门”则抒发了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程通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