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燕歌行
黄榆白苇连塞北,眼底穹庐皆虏贼。屯空杀气连云飞,壮士相看失颜色。
元戎奉诏玉门关,锦帐牙旗垒阵间。独把一麾专节钺,俦能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乐边土,绕帐牛羊牧秋雨。闲中聚唱凉州词,醉后起为胡旋舞。
鱼龙川头古树腓,纥干山前飞鸟稀。紫髯胡儿眼双碧,大腹匈奴腰十围。
徐君远戍边庭久,况复东海簪缨后。伐敌能谙虎豹韬,次功应位麒麟首。
愤时气节人不知,唾手功名今未有。秋清长剑倚南天,夜半孤城临北斗。
莫言白眼众纷纷,伫看高垂竹帛勋。君不见酂侯知国士,登坛终拜大将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榆:黄色的榆树。
- 白苇:白色的芦苇。
- 穹庐:指蒙古包,这里泛指帐篷。
- 虏贼:对敌人的蔑称。
- 元戎:主帅。
- 锦帐牙旗:指华丽的帐篷和军旗。
- 节钺:节杖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 俦能:谁能。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胡旋舞: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
- 鱼龙川:地名。
- 古树腓:古树枯萎。
- 纥干山:山名。
- 紫髯胡儿:指有紫色胡须的胡人。
- 大腹匈奴:指身材肥胖的匈奴人。
- 虎豹韬:指兵法。
- 麒麟首:比喻高官显爵。
- 唾手功名:轻易获得功名。
- 竹帛勋:指载入史册的功勋。
- 酂侯:古代官职名,这里指萧何。
- 登坛:指登上将坛,授予将帅之职。
翻译
黄色的榆树和白色的芦苇遍布塞北,眼前的帐篷里都是敌人。战云密布,士兵们相视而色变。主帅奉命驻守玉门关,华丽的帐篷和军旗在战阵中飘扬。他手持节杖和斧钺,专权指挥,谁能像他一样三箭定天山?
单于生长在乐土,周围是牛羊在秋雨中悠闲地吃草。他们闲时唱着凉州词,醉后跳起胡旋舞。鱼龙川的古树枯萎,纥干山前的鸟儿稀少。紫胡须的胡人和肥胖的匈奴人在此地生活。
徐君远赴边疆已久,何况他还是东海的贵族后裔。他精通兵法,功勋卓著,应当位列高官。但人们对他的气节和功名并不了解。秋夜,他手持长剑,仰望北斗星。
不要说人们的眼光各异,等待着看他载入史册的功勋。你没看见吗?像萧何那样识才的人,最终被封为大将军。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争的严峻气氛,通过对比主帅的英勇与敌人的悠闲生活,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艰苦与忠诚。诗中“黄榆白苇”、“穹庐虏贼”等意象生动地勾勒出了边塞的苍凉,而“元戎”、“锦帐牙旗”则彰显了主帅的威严。结尾处通过对徐君的赞颂,表达了对忠诚与功勋的崇高敬意,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边塞诗的豪迈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