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中丞公求放心轩

崎岖历荆棘,危途度百千。 道遇安崖公,爱我求心篇。 问安为安崖,不答心坦然。 求心不求心,安安无所先。 君看石头路,险滑不扶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崎岖(qí qū):形容道路不平坦。
  • 荆棘(jīng jí):指丛生多刺的灌木。
  • 危途:危险的道路。
  • 安崖公: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 坦然:形容心情平静,无顾虑。
  • 石头路:用石头铺成的路,通常不平整。
  • 险滑:形容路面既危险又滑。
  • 扶颠:扶持跌倒的人。

翻译

我经历了许多崎岖不平的道路,穿越了无数的荆棘和危险之地。在路上遇到了安崖公,他非常喜爱我关于求心的文章。我问他为何关心安崖,他没有回答,但内心却感到坦然。追求心与不追求心,安心与不安心,其实都没有什么先后之分。你看那石头铺成的路,既危险又滑,但没有人去扶持那些跌倒的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旅途中的艰辛和与安崖公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求心”这一哲学问题的思考。诗中,“崎岖历荆棘,危途度百千”描绘了旅途的艰难,而“道遇安崖公,爱我求心篇”则引入了主题。后文通过对话和比喻,探讨了求心的真正意义,即内心的平静和坦然,而不是外在的追求。最后以“石头路”为喻,暗示了人生的道路虽然险滑,但真正的帮助来自于内心的坚定和自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