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居朱明洞馆示洗奕倩秋官刘应言贰尹诸子

畴昔访朱明,淩晨斯板筑。 不谓四无邻,山深又多木。 兹予入宅初,朋从宵秉烛。 就榻拥被吟,病惫欣自足。 自足夫何为,我生得初服。 玉女峙北方,麻姑在西麓。 暇蟆岌南临,呵禁护我屋。 东海洪涛舂,鸡鸣观日浴。 闲从素心人,时来道心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畴昔:从前,过去。
  • 朱明:地名,此处指朱明洞馆。
  • 淩晨:清晨。
  • 板筑:古代建筑方式,指用木板和泥土筑墙。
  • 宵秉烛:夜晚手持蜡烛。
  • 就榻:靠近床榻。
  • 病惫:病重疲惫。
  • 初服:初次穿上的衣服,比喻初次的体验或状态。
  • 玉女:指美丽的女子,或指仙女。
  •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 西麓:西边的山脚。
  • 暇蟆:即蟾蜍,此处可能指蟾蜍形状的山石。
  • 岌南临:高耸地位于南边。
  • 呵禁:呵斥禁止,此处可能指山神或自然力量保护。
  • 洪涛舂:波涛汹涌。
  • 鸡鸣:鸡叫,常指黎明。
  • 素心人:心地纯洁的人。
  • 道心曲:交流内心的感受。

翻译

从前我探访朱明洞馆,清晨开始筑墙建屋。没想到四周竟无邻居,山深林密,孤寂无伴。这次我初次入住,朋友们夜晚手持蜡烛来访。我靠近床榻,裹着被子吟诗,尽管病重疲惫,但内心感到欣慰。这种满足是为何呢?因为我得以体验初次的自由。美丽的玉女矗立在北方,仙女麻姑在西边的山脚。蟾蜍形状的山石高耸在南边,仿佛有力量保护我的屋子。东海的波涛汹涌,鸡鸣时分,我观赏日出。闲暇之余,我与心地纯洁的朋友们交流内心的感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湛若水在朱明洞馆的初居体验,通过清晨筑墙、夜晚友访、病中吟诗等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珍视。诗中“玉女”、“麻姑”等仙女形象,以及“暇蟆”、“洪涛”等自然元素,增添了诗意的神秘和壮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