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安南
奉使岂无状,远国方被兵。
贡物已上道,陪臣反留行。
为言林邑人,急攻安南城。
举国出被难,勍敌难争衡。
此辈旧卵翼,前朝荷生成。
方物奉职贡,附庸通姓名。
爰自归版图,边圉恒相惊。
安南古内地,儒书守章程。
裒衣与博带,矛槊非所营。
疆场时彼此,蛮触何输赢。
圣皇先有旨,柔远务息争。
峨峨汉铜柱,千载表南征。
天威倘一临,海山铲可平。
所愿边尘息,永被皇风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邑(lín yì):古代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名。
- 贡物(gòng wù):朝贡的物品。
- 陪臣(péi chén):随同使者的官员。
- 勍敌(qíng dí):强大的敌人。
- 卵翼(luǎn yì):比喻旧时的助手或帮手。
- 荷(hè):承受。
- 爰(yuán):于是。
- 版图(bǎn tú):疆域。
- 边圉(biān yǔ):边境的城池。
- 裒衣(póu yī):穿着简朴的衣服。
- 博带(bó dài):宽大的腰带。
- 矛槊(máo shuò):长矛和短矛。
- 裁(cái):割据。
- 蛮触(mán chù):蛮夷的进攻。
- 铲(chǎn):平整。
- 边尘(biān chén):边境的战争。
翻译
奉使难免有所不便,远方的国家正遭受战乱。贡物已经送到,随行的官员却留了下来。他们说林邑的人民急需攻打安南城。全国上下都面临困难,强大的敌人难以匹敌。这些人是前朝的得力助手,承受了前朝的恩惠。现在他们奉命献上贡品,与他国通好。于是他们回到自己的疆域,边境的城池总是处于惊恐之中。安南是古老的内陆地区,那里的人民遵守着儒家的教规。他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腰间系着宽大的腰带,不以长矛和短矛为武器。边境时常发生战事,蛮夷的进攻谁胜谁负。圣皇早已有所命令,希望远方能够停止争斗。高高的汉代铜柱,记录了千年南征的历史。如果天威再临,海山也能够平息。愿边境的战争停息,永远受到皇家的清风保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与南方邻国安南之间的往来和边境情况。诗中通过描写使者奉命前往安南,描述了两国之间的贡使往来,以及边境的战事和希望和平的愿望。诗人通过叙述历史事件,展现了当时政治外交的复杂和边境地区的局势,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