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柳春夜听雨,各拈一阕。长卿《雨中花》,幼如《雨霖铃》,不害《少年游》,予得《风中柳》

· 俞彦
瞥眼春光,不见玉人携手。尽平芜、桃花渡口。酽红浓粉,尽教他欺瘦。这回来、可能还有。 冷落空斋,自是长夜相守。更荧荧、灯残梦剖。霖钤未断,客心愁添否。知多少、杜陵新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长卿:指唐代诗人李白
  • 《雨中花》:李白的诗作
  • 《雨霖铃》:宋代柳永的词作
  • 《少年游》:宋代辛弃疾的词作
  • :我
  • 《风中柳》:指明代俞彦的诗作

翻译

在春夜的风中,柳树在雨中低吟,我们各自吟咏一首诗。像长卿的《雨中花》,像幼如的《雨霖铃》,不输《少年游》,我写下了《风中柳》。

瞥眼间春光,却不见玉人相伴。尽是平凡的景致,桃花盛开在渡口。艳丽的红色和浓重的粉彩,全都让人误以为是瘦弱的他。这一次的归来,或许还有可能。

空荡荡的空斋,只有长夜与我相伴。灯火依稀,梦境残存。雨霖不停,客人的心情又增添了忧愁。不知有多少,杜陵的新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中听雨的情景,通过引用古代诗人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借鉴。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不确定。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俞彦

俞彦,字仲茅,上元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 1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