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十七首

少年弗获意,所困在群书。 钻仰疲今古,穷思涉幻虚。 中灵忽予会,掩卷三叹吁。 昭昭天所基,万化孰不俱。 矜识道愈昏,顺性理无馀。 赖此方寸心,永我万里途。 百家多怪迂,至德谅自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弗(fú):不;获(huò):得到;困(kùn):困扰;钻仰(zuān yǎng):钻研;疲(pí):疲倦;涉(shè):涉猎;幻虚(huàn xū):虚幻的事物;中灵(zhōng líng):内心的灵感;予(yú):给予;昭昭(zhāo zhāo):明显;基(jī):基础;孰(shú):谁;矜识(jīn shí):自负聪明;昏(hūn):迷糊;顺性(shùn xìng):顺应本性;赖(lài):依赖;方寸心(fāng cùn xīn):内心深处;途(tú):道路;百家(bǎi jiā):各家学说;怪(guài):奇怪;迂(yū):偏执;至德(zhì dé):最高的德行;谅(liàng):理解;自须(zì xū):自然需要。

翻译

少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被困在繁杂的书海中。钻研着疲倦于今古的知识,思考着涉猎于虚幻的事物。内心的灵感突然与我相会,合上书卷,叹息不已。明显地,天地万物的基础,有哪一样不共我同呢?自负聪明反而越发昏昧,顺应本性的道理已经足够。我依赖着内心深处的这份信念,永远走在漫长的道路上。各家学说千奇百怪,最高的德行理解自然而然就会到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探索与领悟的过程,少年在书海中苦苦追求,却常常感到困惑与迷茫。最终,通过内心的领悟,发现顺应本性,依赖内心的信念才是通向真理的道路。诗人通过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一种领悟和感悟。

林大钦

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薛中离时相与书言学问之意,独大钦刊落闻见,能于隐微处着力修存。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 3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