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祝融峰赠星上人
洞庭南,桂岭北,衡山连延潇湘黑。中有祝融如髻鬟,嵯峨七十二峰间。
祝融不自知,千山万山如回环。回环面面芙蓉里,俨如天仙朝紫皇,千官百辟遥相望。
半夜每瞻东海日,六月常飞满树霜。龙拿凤攫熊虎掷,云生雾灭何时极。
我来正值太平时,况有山僧似畴昔。凭高一览四海空,草间培塿安足雄。
盘盘罗汉台,翕翕炎帝宫。复恐九天上,视我如井中。
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上至今犹板屋。
山僧劝我歌,我歌徒自伤。天下五岳嵩中央,此山与我俱南疆。
我今三十始一见,北望中原天更长。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祝融峰:衡山的主峰,也是中国五岳之一的南岳的最高峰。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芙蓉:指荷花,这里比喻山峰秀丽如荷花。
- 紫皇:道教中指天帝。
- 百辟:指百官。
- 龙拿凤攫熊虎掷:比喻山势险峻,如同龙凤熊虎在争斗。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盘盘:环绕的样子。
- 翕翕(xī xī):形容火焰跳动的样子。
- 朔风:北风。
- 腾蹙(cù):急速吹动。
- 板屋:用木板搭建的简陋房屋。
翻译
在洞庭湖的南边,桂岭的北面,衡山连绵不断,潇湘的水色深沉。其中最高的祝融峰,像女子的发髻,高耸在七十二峰之间。 祝融峰并不自知,周围千山万山环绕,每一面都像是盛开的荷花,宛如天仙朝拜天帝,千官百官远远相望。 半夜时分可以远眺东海的日出,六月天常有霜花飞满树梢。山势险峻如同龙凤熊虎在争斗,云雾缭绕,不知何时能见尽头。 我来时正值太平盛世,更有山中的僧人如同往昔。站在高处一览无余,四海空旷,草间的小土丘怎能称雄。 环绕着罗汉台,炎帝宫中的火焰跳动。担心九天之上的神明,看我如同井中之物。 北风日夜急速吹动,谷中的老树和崖上的坚石,松柏都已秃顶。古时的铁瓦已全部飘散,山上至今还留有板屋。 山僧劝我唱歌,我唱歌只是自伤。天下五岳中嵩山居中,此山与我都在南方边疆。 我如今三十岁才初次见到,北望中原,天空更加辽阔。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祝融峰的壮观景象,通过对山势、云雾、日出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衡山的雄伟与神秘。诗中“千山万山如回环”、“半夜每瞻东海日”等句,不仅描绘了山景的辽阔,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慨。末句“我今三十始一见,北望中原天更长”则抒发了诗人对中原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揭傒斯
元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江右人,字曼硕,号贞文。元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由布衣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著有《揭文安公集》。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2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