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子诗,为扬州汤仲铭处士赋

· 张昱
安分以达生,所适皆天游。 恂恂里巷间,何忮复何求? 箪瓢自终日,冬夏惟一裘。 既不愿名爵,宁对狐貉羞? 忘机鸥与亲,浪迹云中俦。 中区本混沌,愚者昧雕锼。 乐哉汤处士,宜尔名无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恂恂(xún xún):恭顺的样子。
  • 何忮复何求:何忮(zhì),何怨恨;何求,何所求。
  • 箪瓢: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用葫芦或木头制成的舀水或盛酒的器具。箪瓢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
  • 一裘:一件皮衣。
  • 名爵:官职和爵位。
  • 狐貉:狐(hú),狐狸;貉(hé),一种类似狐狸的动物。这里指贵重的皮毛。
  • 忘机:忘却计较或巧诈之心,指自甘恬淡与世无争。
  • 中区:中心区域,这里指人世。
  • 混沌:指天地未分前的元气状态,也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 愚者昧雕锼:愚者,愚昧的人;昧(mèi),不明白;雕锼(diāo sōu),雕刻,比喻过分修饰。

翻译

安于本分,顺应自然以达生命之理,所到之处皆是天意之游。在恭顺的街巷间,既无怨恨也无他求。终日以简朴的箪瓢为伴,冬夏只穿一件皮衣。既然不追求官职和爵位,又怎会对贵重的狐貉感到羞愧?忘却世俗的机巧,与鸥鸟为亲,浪迹于云中为伴。人世本就混沌无知,愚昧者却过分修饰。汤处士啊,你的生活如此快乐,真是名副其实的无忧。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汤仲铭处士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其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对世俗的超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箪瓢自终日”与“既不愿名爵”,“忘机鸥与亲”与“中区本混沌”,突出了处士的高洁品格和超然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追求自然、淡泊的风格。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